
近年來,在陜煤集團“四種經營理念”指引下,陜化塑業公司在產線一體化管理、開拓產線增量、技術升級改造上攻堅實踐,用“營銷”思維抓“生產”,優化母料配方,降低廢絲量、減少設備維護頻次;用“乙方”思維做“甲方”,聯動多方統一標準,規避非必要多樣標準,提升管理效能,為陜化公司穩產保供筑牢根基。
母料配方優化 廢絲量銳減
還多賺了五萬
用“營銷”思維抓“生產”,塑業公司編織袋扁絲生產環節亦“開花結果”。四月上旬,公司根據拉絲設備主機區域溫度攀高的異常情況,綜合多項技術指標力推在母料配方上提質變革。經過上游原料廠家的協作分析,對標其他兄弟塑編企業的母料配方,決定增加黃扁絲生產投入中分散性和潤滑性助劑的占比。新型母料在投入后設備運行效果顯著,具體是在刀片換補和廢絲量的控制上,每輪班6次換刀減少至4次,每次可減少開機時間0.5小時,同時,伴隨廢絲量減少40kg。此次母料配方提質行動經多方溝通并未提價,以現行母料成本測算,年預計可增產14噸,創造效益5萬余元。更為關鍵的是,現場粉塵逃逸量顯著改善,廢絲量的減少為目前應對嚴峻復雜的安全環保形勢、穩產高產帶來便利條件。
“乙方”思維掀起的包裝袋“革命”
改進工作方法、優化工作流程、強化工作實效是塑業公司用“乙方”思維做“甲方”的具體實踐。今年以來,為做好陜化公司包裝袋供應工作,塑業公司設計年產3000萬套的包裝生產線負荷拉滿。但是難題接踵而至,由于新老包裝袋的生產參數差異,塑業公司不得不采取階段集中生產、轉產的方式,以求獲取規模生產下邊際成本的把控和突破,而且在尿素分廠包裝產線的多次調研中發現,新版的尿素包裝袋標準預留容積并不吃緊。塑業公司不等不靠,尋找突破路徑,與尿素分廠、科技發展部三方聯動,經多次實地試驗,最終確定優化方案,即兩類標準合一執行。二季度伊始,新版包裝袋技術指標下發并迅速投入生產,有效地規避了同質化產品的非必要多樣標準,提升了管理效能,且余留耗損、人工誤差、半成品存放流轉區間等方面得到了大幅改善,為陜化公司的保供任務提供了堅實保障。(塑業公司 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