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電話的震顫與測爆儀器的蜂鳴間,質檢員是沉默的守護者。每一臺測爆儀的啟閉、每一張票證的填寫,都在詮釋著對安全的敬畏。那些看似重復的操作里,卻藏著質檢員最深沉的責任。 晨光中的激烈討論――票證規范填寫 清晨的分析室內,大家開始例會,討論前一天安全作業中票證填寫發現問題,規范票證填寫模板。“先確認動火地點與票證填寫動火點是否一致,不一致時,可拒絕分析。安全票證填寫不下時,不許在空白處填寫,分廠不提供附頁,有權拒絕分析……”。一系列看似苛刻的要求,實則糾正了大家以往不夠嚴謹的填票手法。大家嚴肅的表情下,俯身記錄的剪影,安全分析中潛在的風險與挑戰,猶如洪水猛獸般,沖擊著每一位分析人員的內心。大家會多問幾句“為什么每一行都要寫上分析項目,分析時間用括號括起來不行嗎……”。這種近乎偏執的較真,實則是保護現場檢修人員,保護分析工最好的“武器”。 正午時的防御戰略――中心領導的督促檢查 正午的生產裝置區內,有加班作業的檢修工作者,當然就有負責安全分析的質檢員,還有隨時出現在質檢員身后的質量計量中心領導班子成員。對,他們是來“挑刺的”,挑出大家日復一日的慣性填票錯誤,挑出大家面對看似毫無危險源場地作業的不良作風,挑起大家對安全分析的嚴肅態度與責任。“就算在分析室內動火,你們也得認認真真按照操作規程執行動火分析”。“安全分析”是領導們日常的“口頭禪”,對于身處危險無處不在的化工廠的我們而言,就像是一層隱形的護盾。 暮色里的傳承之光――質檢群里的逐篇回復 最動人的場景在質檢群里延續。技術員們將當日的檢查成果上傳到質檢群里,有規范填寫的模板,就有層出不窮的小問題,她們用紅字將每一張動火票的問題圈出糾正,用不同顏色的字標注錯誤,在空白處寫滿注意事項。大家將每張安全分析票證都發群由技術員檢查,動人心弦的是不論正確還是錯誤,每張票證都有技術員的點名回復,為分析動火工作筑起一排排“防火墻”。那一張張被標注的作業票證,已成為安全分析的“全基因庫”。 子夜時的清醒守望――儀器的維護保養 深夜兩點的人們最容易松懈,但監控視頻卻記錄著這樣的畫面:分析室內每臺測爆儀和對講機整齊地排列著,質檢員一臺臺檢查著它們的反應靈敏度,為其換濾膜、擦拭灰塵、充電,整裝待發迎接明日的“戰斗”。那些反復的動作、日復一日的檢查,都在訴說著一個真理:“真正的安全從不依賴運氣,而是誕生于每個細節里執著地重復”。 當晨曦再次照亮陜化廠區里的這棟小白樓,質檢員們背上沉重的動火包趕赴現場,他們用規范動作編織的“安全網絡”,比任何鋼構框架都更堅韌。她們在平凡崗位上的非凡堅守,讓“萬無一失”不再是墻上的標語,而是裝置區永不停歇的脈搏。(質量計量中心 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