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習近平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論述摘編心得體會
公司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任俊平
通讀《習近平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論述摘編》,字里行間,無不感受體會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家國情懷。文章博古通今,道出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精神力量;道出了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碼;指出了要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領導干部要帶頭抓好家風,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要求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家國情懷,提倡愛家愛國相統一,在家盡孝、為國盡忠,讓每個人、每個家庭都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作出貢獻。 體會一:身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需要牢記初心使命,砥礪前行,這與擁有家國情懷的基本涵養是相統一的。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習近平總書記在父親88歲生日時寫給父親的一封信。習近平總書記時任福建省省長,公務繁忙,難與家人團聚,于是給父親寫了一封拜壽信,拜壽信中字里行間無不顯現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家國情懷。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習仲勛的身邊人說:“還是以工作為重,以國家大事為重”,“為人民服務,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就是這樣偉大的家國情懷和世代相傳的好家風,孕育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為人民、為國家、為民族的無私奉獻精神。 體會二:培植好的家風是擁有家國情懷必然要求。領導干部的家風,不僅關系自己的家庭,而且關系黨風政風。縱觀近些年來查處的腐敗案件,家族式腐敗頻發,以腐敗官員為軸心,夫妻聯手,父子上陣,兄弟串通,七大姑八大姨共同斂財的案例不在少數。對于這些“領導干部”何談好家風和家國情懷,更是忘記了應當堅守的初心和使命。現實中,有一些領導干部以工作為借口,忽視家庭家風家教,是典型的“唯權”“唯上”,見了上級領導點頭哈腰,一副奴才畫像,而對待自己的父母是冷眼相待,殊不知這是嚴重的價值取向問題,對老人沒有孝道、對妻子沒有厚愛,缺乏“情味”,更談不上擁有什么家國情懷。事實證明,沒有家國情懷,就會有變了味的價值取向,就會忘記自己的身份,最終是家中不能盡孝,夫妻不能恩愛,兒女不能健康成長。還有一種情形是縱容家屬收錢斂財,子女利用父母影響經商謀利,其危害更不可低估。所以說,領導干部絕不能以工作忙為借口,以家屬難管為理由,而忽視了對家庭成員的教育和好家風的培植。 體會三:家國情懷應根植于家風建設中。一個人的家國情懷不是先天帶來的,而是在后天的成長中逐漸養成的價值取向,而所在的家庭是培植的沃土。家國情懷的邏輯起點在于家風的涵養、家教的養成。習近平總書記講到:“在培育良好家風方面,老一輩革命家為我們作出了榜樣”。朱德同志給親人的家書中說:“我雖老已五十二歲,身體尚健,為國為民放求生存,決心拋棄一切,一心殺敵。”“那些渴望升官發財之人決不宜來我處。”周恩來同志嚴格要求自己的親屬,給他們訂立了“十條家規。”劉少奇同志教育子女不能搞特殊化、不能脫離群眾,要求身邊工作人員不請客、不迎送,不準向地方提任何要求和接愛任何禮物。他對子女說:“爸爸是人民的兒子。你們也一定要做人民的好兒女。永遠跟著黨,永遠為人民。”習仲勛老人家在最后的日子里多次對兒女們說:“我沒給你們留下什么財富,但給你們留了個好名聲!”先輩們在傳承家風家教中筑牢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把家國情懷詮釋的淋漓盡致。 體會四:領導干部要以良好的家風建設推動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群眾眼中的領導干部就是為官者,無數雙眼睛都在審視著,領導干部的家風家教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帶動著身邊的家庭和群眾。社會上曾出現過一些“官二代”違紀違法和不正之風,就極大敗壞了社會風氣。領導干部要履行好家庭責任與義務,做到尊老愛幼、妻賢夫安,做到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做到知書達禮、遵紀守法,也就自然能夠贏得家庭成員的認可和倚重,也就自然有助于形成和諧親善的家風。良好家風一旦形成,就會成為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就能夠起到教育、約束、激勵家庭成員的作用。同時領導干部要教育家人自食其力,并對家屬的錯誤絕不嬌縱、不袒護。做到常吹枕邊“廉政風”,常念家庭“廉政經”,嚴格要求妻兒親屬,共同當好家里的“紀委書記”,做好家庭廉政建設的“監督員”“守門員”和“戰斗員”,把好家門,守好后院,做到有損黨和國家、人民利益的不義之利不沾,不明來歷的意外之財不取,不合規定的分外之物不拿。通過良好的家庭環境,教育引導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的每一步臺階,進而影響和帶動社會上的其他人。 讓我們牢記家和萬事興、勤儉持家、賢妻良母、尊老愛幼、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讀傳家、知書達禮等中化民族傳統家族美德,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把領導干部應有的家國情懷踐行在家風建設中,在家風建設中繼承在家盡孝、為國盡忠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推動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