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有企業要通過改革創新,走在高質量發展前列。”國家這一要求的提出,給奮進圖強的公司指明了行動方向。
“十三五”時期,公司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要求、國家戰略和陜煤集團部署,在以“改革”為命題的發展中,主動思進求變,奮力挖潛提效,用“破繭重生”繪卷高質量發展新成就。
五年來,優化運行實現能效領跑,依靠技改技措和提升運行質量,合成氨綜合能耗進入全國行業前三甲,成為石油和化工行業重點耗能產品能效“領跑者”標桿企業。
五年來,綠色治理守穩發展底線,主要污染物均實現達標排放,鍋爐煙氣實現超低排放標準。建成了西北首家鍋爐有色煙羽脫除裝置,解決煙氣拖尾行業難題。
五年來,科技強企厚植創新優勢,立足多項自主研發創新,39余項成果取得專利授權,被陜西省工信廳、陜西省科技廳等部門授予第十二批陜西省企業技術中心。
五年來,助力扶貧履行社會責任,以消費扶貧助力脫貧攻堅,為職工發放扶貧農副產品200多萬元。疫情期間向政府、社區捐贈疫情防控物資30多萬元。
五年來,黨建引領提振治企能力,建立健全黨的全面領導制度體系,推進三大體系建設,把黨的領導深度融入公司治理,提出打造“員工幸福、同行尊重”一流化工企業愿景目標……
一份份成績來自鏃礪括羽,凝聚著公司動真碰硬的國企擔當,譜寫著陜化人戮力同心的實干拼搏。
守穩底線做實產業,為高質量發展點燃引擎
“十三五”期間,公司推行“一崗三責”,強化“雙重預防”機制,持續推行風險分級管控和三級隱患排查治理清單化管控,建立共享和應急供應機制,不斷夯實安全基礎,打造本質安全企業,順利成為國家二級安全標準化達標企業和NOSA安健環試點星級企業。
“十三五”是公司項目建設全面竣工并轉入正常生產經營的關鍵五年。這五年,生產管理以系統“安環穩長滿優”和“節能降耗”為主線,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要素生產成本管理與控制,創建無泄漏工廠,持續對標先進提升管控水平,主裝置運行實現了從“保”到“穩”再到“優”的轉變,對生產裝置的掌控能力日臻成熟,對大型設備機組的運行經驗逐漸規范化,將核心裝置先進工藝的“硬”優勢轉化為生產運行的組織優勢,為產能釋放、能效領跑和以銷定產奠定了基礎。
生產降本是挖潛的重頭戲。公司在保持生產系統長周期連續穩定運行的基礎上,不斷強化管理、優化工藝、細化操作,系統運行質量不斷提升,綜合能耗和單耗持續降低,裝置產能持續釋放,產品的綜合能耗與成本控制水平均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全體陜化人拼搏奮斗“十三五”,實現了公司從開好傳統化肥生產裝置,到開優現代化煤化工大裝置的大轉變大提升,實現了能效領跑,獲得了行業認可。合成氨裝置成功入圍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能效“領跑者”前三甲標桿企業,公司成為全國氮肥、甲醇行業“節能減排先進單位”。
改革攻堅推動創新,為高質量發展積蓄動能
實現了生產系統高質量運行,系統節支降耗到一定程度,效益提升的“天花板”就已到頂了。公司必須適應形勢變化,以改革凝聚共識,以改革破解難題,以改革推動創新,掌握發展主動權,積蓄發展新動能。
2016年,公司按照“扁平化、大部室、強協作”的指導原則,實施了管理體制改革,取消4個二級公司,管理層級由五級減少為三級,取消了四個二級公司,大幅度精簡壓縮了管理部門,合并優化崗位定員。這次改革管理創新成果獲得第九屆全國化工企業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以改革實踐為藍本的《傳統國企管理體制改革的探索和實踐》一文,獲得全國管理創新優秀論文一等獎,并被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思想政治工作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全書》收錄,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時為企業贏得了榮譽。公司持續深化管理體制改革的探索并未止步于榮譽,適時推進了對維修保運職能、機電保運業務,以及裝置關聯運行、機關業務整合等業務流程的“小改小革”,管理效率不斷提升。
只有深改三項制度,才能喚醒內生動力。對于擁有50多年發展歷史的老牌國有企業,公司三項制度改革的難度可想而知。為了實現管理現代化,公司審慎調研論證,穩步攻堅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結合生產組織和崗位評價,不斷優化崗位合并定員。從試行并逐步擴大工資總額包干自主分配,到動真碰硬推行薪酬結構改革,建立起了與公司整體效益崗位價值、員工業績掛鉤的薪酬制度,試行中層領導三年任期聘用制和風險薪酬管理,分配制度實現了根本性改革,徹底打破了“大鍋飯”,一子落而全局活,潛在動能不斷迸發,喚醒了全員擔當有為意識和干事創業動力。十三五期間,公司在用工總數減少了28.41%,全員勞動效率同比增長76.92%。
只有機制體制先行,才能不斷創新創效。十三五時期,基于互聯網技術發展成熟和網絡營銷模式的諸多優勢,公司不斷加大網絡采購和工廠直供直采力度,開發和運用陜化1688大企業采購平臺,與優質供應商簽署聯供聯儲合同,建立通用物資聯通超市,持續開源節流,實現采購降本。首次中標國家化肥儲備單位,進一步提升企業知名度和影響力。持續深化銷售機制改革,建立業績為導向、貼近市場的“大區經理+客戶經理”銷售業績提成新模式,基本形成了“公開競爭、透明銷售、市場決策、機制反腐”的經營機制,注重培育忠實客戶,優化并開發優質新客戶,不斷占領優質空白區域,營銷水平和品牌效應實現雙提升。公司一年一個臺階,一年一個新面貌,完成了“求生存、保穩定、提效益” 的奮進征程,由年虧損近2億元蛻變成長為一個盈利能力持續增長、現金流和融資能力穩步提升、競爭優勢明顯的競爭性企業。
責任引領重塑品牌,為高質量發展擔當使命
古語有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只有跳起來摘桃子,爭一流才能戰勝困難,創造業績,這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責任、是擔當、更是使命。
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核心競爭力。公司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研發能力大幅提升。五年間,公司立足多項自主研發創新,39余項成果取得專利授權,多項科技成果經專家鑒定達到行業先進水平,多次被行業協會評為行業技術進步獎自主開展了1,4—丁二醇生產過程中產生廢硫酸的處理技術研究應用、BDO及下游產品生產裝置產生的有機廢液循環利用技術研究項目、煙氣綜合治理方案研究等多項科技創新項目,為公司穩產高產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十三五”末,智慧車輛管理系統投入使用,尿素智能倉儲項目進入施工設計階段。綠色新材料項目列入陜西省“十四五”規劃重點項目序列,智能化工廠建設必將進一步增強企業的發展后勁。
綠色發展是發展質量的底線。公司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僅僅要做到達標排放,更努力提標,力爭超低排放和零排放。公司淘汰落后產能,大力實施“汾渭平原”環保提標達標改造,重點實施了VOCs深度治理、尿素粉塵治理項目、總氮治理項目,鍋爐煙氣綜合治理等環保項目,持續整治水、氣、渣等環境污染防治,主要污染物實現達標排放,鍋爐煙氣實現超低排放標準。建成了西北首家鍋爐有色煙羽脫除裝置,實現超低排放標準,助力打贏藍天、碧水、凈土、青山“四大保衛戰”,公司成功邁上了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步伐。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也是公司奮進圖強、破繭重生的重要優勢。在企業治理中,公司切實發揮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作用,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推動三大體系變革,把黨的領導充分融入公司治理,把黨建工作深度融入生產經營,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引領公司應對住了安全環保嚴苛形勢,挺過了產能過剩的寒冬,跨越上了高質量發展的道路。2019年,公司提出打造“員工幸福、同行尊重”的一流化工企業愿景目標。自愿景目標提出以來,各方齊心協力,人心思變向上,生產運行平穩,經營改革顯效。隨之而來的是與效益同步提升的員工工資和福利。“十三五”期間,員工的人均收入增長了36.53%,員工的獲得感不斷增強,幸福感逐年提高,企業踐行了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陜化速度、陜化質量、陜化服務”等帶有品牌宣言的稱呼是來自經銷商、供應商等合作伙伴給陜化近年來最好的評價。
2020年的歷史坐標完美收官了“十三五”。站在“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公司已整裝謀劃了“12556”的戰略目標,應對新階段,貫徹新理念,融入新格局,努力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