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從磷銨分廠技改擴建現場再次傳來喜訊:繼兩套濃縮和氟吸收塔擴能改造完美收官并入生產系統后, 5#球磨機經過5個月的土建施工、設備安裝、運轉調試,現已并入系統,入列服役,正式進入投運階段。
作為磷銨分廠2021年度節能降耗重點推進項目,5號磨機的技改全廠上下高度重視,技術改造和正常生產組織同步進行。在1-4#球磨機錯時運行保障生產的前提下,5#球磨機利用復肥裝置原有廢舊的流砂庫開建了。5#球磨機為濕式溢流型球磨機Φ3.0*6.5,筒體內徑φ3000 mm;筒體有效容積41.8 m3,鋼球裝載量68t。主要由鼓型給料器、傳動裝置、支撐裝置、筒體、電機、潤滑系統、電儀控制系統等部分組成,總功率為800kw,生產能力比1-3#球磨機總能力還要高。主機安裝后,磷銨分廠編制了科學嚴謹的試車方案,11月初組織單機試車,期間經過磨合調試,檢查調整,目前磨機運行平穩,僅一臺5#球磨機就能滿足磷酸一系統經濟運行的要求,達到預期設計能力和效果。
磷銨分廠原有4臺球磨機,其中1-2#球磨機系80年代建廠時所建,能力太小;3#球磨機為1996年“六改八”所建。由于設備運行時間較長,實際生產負荷力不從心,紕漏百出,系統開開停停,無法滿足生產要求。2005年復肥裝置磷酸二系統技改擴能時,4#球磨機配套建設,功率為1000 kw,磨礦約40m3/h,擔當起磷酸雙系統磷礦磨漿的重任。
球磨機運行方式為4#磨機單開,3#磨機與1#/2#磨機串磨使用,保障二銨滿負荷生產組織所需磷酸。自2020年5月份一銨裝置復產開車后,磷銨總產量大幅提升,正常工況下日產磷銨1100噸成為常態。磷礦生產沒有可用磷酸,“等米下鍋”現象越來越頻繁。原料磨礦短板日益突顯,球磨機負荷加到極限,才能勉強維持礦漿供應。同時因磨機負荷高,導致礦漿細度低,平均細度僅有85%,且磨機襯板、壓條等附件磨損加快,故障率升高,設備檢修對系統的長周期穩定運行負面影響較大。據此,磷銨分廠再三權衡利弊,向公司提出技改申請,從節能降耗、保障生產角度考慮,新增一臺5#球磨機,與4#磨機互補,保障生產所需礦漿。原有的1-3#球磨機作為后期4#或5#檢修時臨時備用設備,徹底解決生產雙系統運行磨漿能力不足的問題,最大程度節約成本,降低生產維修費用,高生產運行效率,滿足高負荷生產要求。
5#磨機并入生產系統后,經生產驗證,達到設計負荷條件,各項能耗下降,礦漿細度提高。礦漿細度87%,含水量約30%;萃取反應活性好,轉化率由原來的93%提高到98.3%,創歷史新高,為企業節能降耗做出了最大貢獻。(磷銨分廠 史華軍 趙彥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