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新時代,誰掌握了水資源,誰就擁有主動權。陜化公司復肥裝置多年來都是渭南市評選的優秀節水企業,近兩年夏季缺水、用水量激增,但供水管網老化失修,讓磷銨分廠倍感壓力。
磷銨分廠供水管網經過30年的運行,早已腐蝕嚴重,管道點蝕處管壁厚度只有最初的十分之一左右,管網老化造成滲漏多、漏損大的現象成為制約生產穩定的重大安全生產隱患。一旦地下管網發生泄漏,只能深挖地坑尋找漏點,老舊的鑄鐵管網無法焊接,只能局部更換管道或打卡子灌漿封堵。2020年以來,幾次因地下水管泄漏導致系統被動減負荷生產,教訓深刻。為了維持有效水位,減少滲漏,一次水管網的壓力只能靠低限控制,而實際用水的磷酸裝置,水量嚴重不足,各類管道泵、加壓泵輪番上陣。盡管如此,數據顯示,每天一次水的消耗量接近800多噸。消耗量居高不下,用水和供水矛盾日益凸顯。為徹底解決一次水消耗量大、管網老舊隨時影響生產的難題,磷銨分廠決定對復肥裝置區的供水管網進行更新改造。廢棄老舊的地埋管,重新鋪設明管。
說干就干。只要技術論證可行,就要雷厲風行。技術組、設備組成為此次鏖戰的排頭兵,首先對生產、生活水管網進行全面排查,摸清系統各裝置地下管網的分布、管道的口徑、水流的方向、支線的長度以及管網并口點等信息,逐一進行核實,整合數據,優化一次水管網。方案確定后,磷銨分廠設備組一馬當先,與維保分廠施工人員攜手作戰、日夜兼程。管線的拆除、鋪設都按既定方案一步步推進。
7月23日,是一次水改造后各裝置新舊管網水碰口的日子,廠長侯孝國默默算了一下,共有18個節點需要與主管網碰口。為了不影響正常生產,他用對講機親自指揮,協調各方。副廠長王向文提前做好切換方案、預判突發事件,做好應急處理。技術組包片到人、壓實責任。新舊管網的碰頭于早8:00至下午3:00全部完成。當汩汩的清泉注入新鋪設的一次水管網,系統切換實現無縫對接,沒有一處因為管網切換而耽誤生產。
經技術組測算,復肥裝置3號水源井月度停運同比延長了62小時,月度節水2100噸,全年可節水2.5萬噸。本次管網改造不但徹底解決了往年夏季因供水不足影響生產的問題,而且有效提高一次水管網壓力,保證了磷酸、一銨裝置的高樓層用水,解放了多個管道泵、加壓泵。同時,徹底扭轉了地下管網泄漏導致的被動檢修局面,也為現場二銨散料庫、沉降槽等技改項目土建施工掃清了障礙。
復肥裝置一次水管網的成功改造,解決了多年來的頑疾,比對改造前后的用水數據,整改效果顯著。磷銨分廠面對生產系統瓶頸,不回避、不退縮,迎難而上、攻堅克難,確保生產系統高效穩定。( 磷銨分廠 王楠)